最新消息:20210816 当前crifan.com域名已被污染,为防止失联,请关注(页面右下角的)公众号

【整理】关于购房考虑因素之一的扬灰层:基本就是忽悠出来的词

海德公园 crifan 2775浏览 0评论

在买房之前,很多人都会多少看到过“扬灰层”这个词。

关于这个事情,去查查,可以在百度百科中,找到最基本的解释:

  • 由于气流和建筑微环境的影响,建筑物在一定高度范围内的部分灰尘密度较大;
  • 一般来说,指的是9层到11层;
  • 但其具体高度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市区甚至不同小区都有差异,这跟灰尘密度、周围建筑高度和气流湍流特性都有关系;

关于“扬灰层”这个词的更多背景是:

  • 起源于2003年一篇《售楼小姐真情自白》的网文中 -> 结果造成市面上的九至十一楼销售掉个百分点

 

而关于“扬灰层”,更加通俗的解释,就是:

空气中是有灰层的;

灰层会受到空气中的气流等因素影响的;

根据气流等因素对灰层的影响关系,说是,一般离地面三四十米高的位置,对应的也就是普通高层住宅的9到11层左右,灰层会比较多,会悬浮在那个位置;

由此,就诞生了,所谓的,扬灰层;

 

但是,经过一些深究发现,本来打算好好解释一下的,结果发现,果壳网这里:

建筑有“扬灰层”吗?

已经给出了足够专业的解释,所以,就无需我再复制粘贴一遍了。

此处,只是简要摘录其重点部分:

扬灰层中所说的灰尘,主要指的是大气污染中的颗粒物污染;

这些颗粒污染物,根据直径大小不同,可以分很多种;

直径越小,越容易被人类呼吸进入肺部,对人类的危害越大;

其中,一个直径比较小的,2.5微米以下的,就是我们最近常说的PM2.5;

关于灰尘在空气中的随着高度变化的分布规律,有学者通过数学模型推算出一个规律:随高度增加,灰层浓度,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换句话说:

假如这个学者的数学模型是对的,才说明这规律是对的;

假如此规律是对的,才能间接说明:某一直径大小的颗粒物,可能会在某个高度上浓度最大;

但是,此学者的数学模型忽略了灰尘的重力因素,所以其明显不太适用于重力作用明显的、直径较大的颗粒物;

其次,即使对于小颗粒物,想要根据这个模型来推算其浓度最大值具体出现在什么高度,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最关键的解释是:

对于实际情况,上海有一小区的业主们在自己的住宅楼内进行了一次为期3天的小实验:

在3楼、10楼和23楼的主卧飘窗位置观察积灰情况。

结果显示,三个楼层积灰程度并没有明显差别。

当然,这个实验非常粗浅,但是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科学家也做过类似的实验。

在石家庄某高层建筑附近的颗粒物监测结果显示,空气中直径在0.5微米以下的小颗粒物在高度24米处(相当于8层上下)呈现最大值;

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在高度7米处(相当于3层上下)呈现最大值;

而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总体来说,近地面处灰尘的浓度较高。

随高度增加,灰尘总量(总悬浮颗粒物)减少了,而其中微小颗粒物所占比例则越来越大。[7]

这一观测结果验证了理论推论:不同直径的颗粒物,其最大浓度区的位置也不同,彼此相隔很远。

不可能有哪一层汇聚了所有颗粒物的最大浓度区。

 

结论:谣言破解。

说建筑物的9至11楼是扬灰层,这是不科学的。

大气中的大颗粒物通常越靠近地面浓度越高;

只有对于小颗粒物,在外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在某一高度存在一个最大浓度区。

但是由于影响因素过多,并不一定所有楼房周围都存在这个最大浓度区;

即使存在,对于不同建筑物和不同大小的颗粒,最大浓度区的高度也各不相同。

更重要的是,不同高度间颗粒物浓度只是略有差别而已。

通俗且简洁的说是:

基本上,不存在此所谓的"扬灰层",即使存在此所谓的扬灰层,其灰尘浓度,也往往是略高于其他高度,没有明显区别而已;

 

深究"扬灰层"存在的原因:

中国人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传统;

买房是大事;

在大事面前,更加会,针对于,扬灰层,这等事,用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很多事情,至少多数人,(除了有些的确很难搞懂真相的事情之外,也)不想去,懒得去,不愿花精力,去搞清楚事情的真相的;

最终导致:

宁愿相信,有扬灰层这一说;

 

【参考资料】

1. 扬灰层_百度百科

2.建筑有“扬灰层”吗?

转载请注明:在路上 » 【整理】关于购房考虑因素之一的扬灰层:基本就是忽悠出来的词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82 queries in 0.210 seconds, using 22.25MB 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