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天花板
根据美国“玻璃天花板委员会”官方网站的定义,玻璃天花板指“人为的无形障碍,阻碍了人们在组织内部升迁和发挥全部潜能”。这个词最初指女性(尤其是白人女性)经理和行政人员得不到升迁的
现象;时至今日,对妇女和其他弱势群体来说,工作场所中这样或那样的天花板或者墙壁仍无所不在。这些障碍既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其心理根源,它们限制了不同种族和民族背景的人们的流动机会
。
为了改善妇女和少数民族的工作条件和升迁机会,美国成立了一个21人的玻璃天花板委员会,成员由美国总统和国会领袖任命,并由劳工部秘书长兼任主席。作为1991年公民权利法案的一部分创
立的这个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确认玻璃天花板障碍,推广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和妇女工作升迁机会的行为和政策。委员会主要关心三个方面的情况:1.管理和决策职位的任命;2.开发活动和技能培训;
3.赔偿和奖励机制。委员会的努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设立一个面向美国商业管理阶层的FPHDNA(Frances Perkins-Elizabeth Hanford Dole National Award for Diversity and Excellence)奖
金,主要用于奖励那些为妇女和少数民族男性进入管理和决策阶层提供机会的商业机构。第二是对妇女和少数民族的进展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包括对当下学术和商业研究的分析、实证研究、资料分析
和公众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职业障碍中的异同,检验妇女和少数民族要进入管理和决策层的教育和计划条件,比较不同经济部门和商业机构的妇女和少数民族的流动机会等。最后是举办一些公众教育活
动,如公司圆桌会议,公众论坛。
在最新一期(2002年7月30日)题为《稳固投资:充分利用国家人力资本》的玻璃天花板委员会报告中,委员会主席、美国劳工部秘书长罗伯特。B.莱克(RobertB.Reich)指出:“玻璃天花板不仅
对三分之二的人口造成了负面影响,还是个严重的经济问题,给美国的商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平等,我们需要打破玻璃天花板;而头脑精明的商人也同样需要。”“如果美国的商业机构能充分利用
这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它们将能作出更稳固的投资,”莱克进一步指出,“而要实现这样的转变,我们需要在董事会议室和行政人员的任命中消除偏见和歧视。”莱克认为这些障碍违背了美国人民最珍惜
的原则,废止玻璃天花板能够帮助美国的工人家庭向中产阶级或以上流动。该报告要求政府以身作则,包括加强现有的反歧视法律。
该委员会此前的一项研究发现,从1950-1990年,尽管随着农业、制造业衰落和服务业的勃兴,印第安人、白人、黑人、亚裔和西班牙裔美国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数量大增,女性担任管理人
员、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也为数不少,但玻璃天花板现象一直没有得到缓解。1970年代以降,非盈利组织中新的高层职位,大约有85%为白人男性所把持。
女性和少数民族更多集中在政府工作部门和一些非盈利机构,它们吸收了90%的黑人女性专家、74%的黑人女性技术人员和50%的黑人女性管理人。而且,尽管40年来女性的薪资一直在增加,但
她们的收入仍落后于同等职位的男性。
当然,在国外对玻璃天花板的关注绝对不仅仅是这样宏观的社会现象描述,一个名为“玻璃天花板”网站(httpwww.theglassceiling.com)开辟了有关女性在工作中碰到玻璃天花板的经验的专栏。
一篇题为《遭遇玻璃天花板》的文章中,作者诉说了她的不快经历。作为美国一名外交部的工作人员,作者得以周游世界。和她的男性同事一样,她也到战区去,碰到过巫师和一些最让人绝望的人。尽
管她工作出色,并认为自己能胜任一切任务,但她没有想到有些职业高度是她作为一个女人所不能触及的。起初使她迷惑的是自己没有像男性同事那样得到升迁,她觉得可能缺少了某些男性同事具有的
经验。但后来,很多经验不如她的人得到升迁,然而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比如某人更合适,比如在一个父权的伊斯兰社会妇女很难被接受,等等。他们一直对她很好,只要她同意他们的理由。数年
之后,她发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每当有职位空缺,被任命的一定是那些入职在她之后,经验和能力都不如她的男性同事。她开始怀疑人们为她得不到升迁给出的借口。今年已经是她在外交部工作的第
18年了,但职位和刚入职时相比并没有什么变化。多年来的付出没有收获应有的回报,既让她感到难受和不满,也使她困惑异常:既然能力和经验上没有任何差距,甚至女性在某些方面比男性更加出
色,何以女性会遭到排挤?
要解答她的困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内中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因素。身体上的差别对职业技能的影响业已越来越小,生理学和生物学上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玻璃天花板并不全然是透明的,它背后
掩盖着诸多文化和制度根源。正如一些西方研究女权主义的学者已经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整个西方社会历经了一个理性化过程;资本主义精神赖以形成的理性化是带着性别的,用法国著名
思想家布迪厄的话说,它加强了整个社会的“阳具自恋症”。科层制、货币哲学、工具理性等等现代性的要件无不带着男权的色彩;西方学术和文化语境下,男性以其默不作声取得了对女性的压倒性完满
。
这并不是说中国不存在玻璃天花板。恰恰相反,尽管中国神话中的始祖是女娲,而不是西方中有着男性身份的上帝,中国男权的根深蒂固丝毫不弱于西方。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等宣扬父权和夫权的
纲纪伦常贯穿了中国社会数千年历史的始终。今天,溺杀女婴等公开蔑视女性的极端行为变得极为少见,但只要看看孤儿院收养的弃婴男女比例就可知道传统的男女观念没有得到彻底改造。报纸上关于
外来女工被搜身、女性白领因怀孕被解雇的报道不胜枚举;而就算在政府部门和一些非盈利机构,身居高层的女性仍凤毛麟角。玻璃天花板确实是一种“全球化”的普遍现象,其彻底消失,恐怕要冀望于
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来临与成熟,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传统和现代精神核心的颠覆和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