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标准蓝牙,BLE的功耗要低很多,此处被叫做超低功耗ULP(Ultra Low Power)。
BLE采用了许多手段,去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
- 非常少的广播信道数
首先要了解的是,如果无线开启的话,就是很费电的,所以BLE的设计理念就是要尽可能的降低无线开启的时间。
而此理念应用到最开始的搜索,找到别的蓝牙设备,建立沟通和连接,这部分的设计,就从标准的32个信道的蓝牙,变成了3个信道的BLE。
即,标准蓝牙一共有32个信道,而BLE只有3个信道。
> BLE搜索设备的时间大大缩短:BLE扫描其他设备只需要0.6ms~1.2ms,而标准蓝牙搜索其他设备要22.5ms。
> BLE定位其它无线设备所需的功耗要比标准蓝牙技术低10至20倍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3个广告信道是某种程度上的妥协:
这是在频谱非常拥挤的部分对“开启”时间(对应于功耗)和鲁棒性的一种折衷(广告信道越少,另外一个无线设备在选用频率上广播的机会就越多,就越容易造成信号冲突)。
不过该规范的设计师对于平衡这种妥协相当有信心——比如,他们选择的广告信道不会与Wi-Fi默认信道发生冲突。
即,蓝牙低能耗技术的广告信道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可以避免与Wi-Fi发生冲突:
一旦连接成功后,蓝牙低能耗技术就会切换到37个数据信道之一。
在短暂的数据传送期间,无线信号将使用标准蓝牙技术倡导的自适应跳频(AFH)技术以伪随机的方式在信道间切换(虽然标准蓝牙技术使用79个数据信道)。
要求蓝牙低能耗技术无线开启时间最短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具有1Mbps的原始数据带宽——更大的带宽允许在更短的时间内发送更多的信息。
举例来说,具有250kbps带宽的另一种无线技术发送相同信息需要开启的时间要长8倍(消耗更多电池能量)
蓝牙低能耗技术“完成”一次连接(即扫描其它设备、建立链路、发送数据、认证和适当地结束)只需3ms。而标准蓝牙技术完成相同的连接周期需要数百毫秒。
- 更加“宽松的”射频参数和发送很短的数据包
通过这两种方式限制峰值功耗:
两种技术都使用高斯频移键控(GFSK)调制,但蓝牙低能耗技术使用的调制指数是0.5,而标准蓝牙技术是0.35。0.5的指数接近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方案,可以降低无线设备的功耗要求(这方面的原因比较复杂,此处暂不赘述)。
更低调制指数还有两个好处,即提高覆盖范围和增强健壮性。
标准蓝牙技术使用的数据包长度较长。在发送这些较长的数据包时,无线设备必须在相对较高的功耗状态保持更长的时间,从而容易使硅片发热。
这种发热将改变材料的物理特性,进而改变传送频率(中断链路),除非频繁地对无线设备进行再次校准。
再次校准将消耗更多的功率(并且要求闭环架构,使得无线设备更加复杂,从而推高设备价格)。
相反,蓝牙低能耗技术使用非常短的数据包——这能使硅片保持在低温状态。因此,蓝牙低能耗收发器不需要较耗能的再次校准和闭环架构。
- 可变连接时间间隔
标准蓝牙技术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无线技术,具有固定的连接时间间隔,因此是移动电话连接无线耳机等高活动连接的理想之选。
相反,蓝牙低能耗技术采用可变连接时间间隔,这个间隔根据具体应用可以设置为几毫秒到几秒不等。
因为BLE技术采用非常快速的连接方式,因此平时可以处于“非连接”状态(节省能源),
此时链路两端相互间只是知晓对方,只有在必要时才开启链路,然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关闭链路。
正因为如此,才使得BLE的工作模式非常适合用于从微型无线传感器(每半秒交换一次数据)或使用完全异步通信的遥控器等其它外设传送数据。
这些设备发送的数据量非常少(通常几个字节),而且发送次数也很少(例如每秒几次到每分钟一次,甚至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