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87年,德国,21个公司和组织,发起了一个项目计划,叫做“现场总线”,并成立了一个协会,目的是,实现和传播,基于现场设备接口的基本需求,而产生的“串行位”的现场总线的应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成员国达成一致,愿意支持一种通用的技术概念,用于生产和过程自动化。
最初,制定出的第一个规范是Profibus FMS(现场总线消息规范,Field Bus Message Specification),其经过裁剪用于要求较高的任务间通讯。在接下来的1993年,又制定出了更加简单,速度也更快的协议,Profibus DP(分散性外围设备)协议。
Profibus FMS用于Profibus主控(Master)之间的非确定性的数据通信;
Profibus DP用于Profibus主控和其远程的从设备的IO之间的确定性的数据通信。
目前Profibus主要有两类,用的最多的是Profibus DP,其次是,和应用相关的Profibus PA。
在过程自动化应用中,用Profibus PA,通过过程控制系统,去监测设备。此技术主要是用于爆炸性的和对人体有害(Ex-zone 0 and 1)的环境中。
物理层,比如电缆,符合IEC 61158-2的规范,其支持现场的设备通过总线供电的同时由于电流很小,所以即使出现故障,也不会产生爆炸。也因此,总线上连接的设备的数目是比较有限的。
PA的数据传输速率有31.25Kbit/s,但是PA却是和DP用同一种协议,可以通过一个耦合器与DP进行连接。而速度相对较快的DP,则是起到一个主干网的作用,将过程信号数据传输到控制器端。这就意味着,DP和PA可以紧密地协同地工作,尤其是在那些过程和共产自动化,都是各自为政的混合型的应用中。
下表为以OSI为参考模型的Profibus的协议架构:
表 4.1. 以OSI为参考模型的PROFIBUS协议架构
OSI-Layer | PROFIBUS | ||||
---|---|---|---|---|---|
7 | Application | DPV0 | DPV1 | DPV2 | Management |
6 | Presentation | --- | |||
5 | Session | ||||
4 | Transport | ||||
3 | Network | ||||
2 | Data Link | FDL | |||
1 | Physical | EIA-485 | Optical | MBP |
为了实现对应的功能,定义出了DP协议中的各种服务:
用于周期性的数据交换和设备诊断
用于周期和非周期的数据交换和警报处理
用于等时模式和数据交换广播(从设备到从设备的通讯)
此处的FDL(Fieldbus Data Link)层也叫做安全层,其将令牌环传递模式和主从模式合并而成为混合访问模式。在Profibus DP的网络中,控制器或者是过程控制系统,是主设备端,传感器和制动器等,是从设备端。
其是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报文,每种报文有各自不同的起始分隔符(SD,start delimiter)。
比特位传输(Bit-transmission)层,包含了三种方式:
即RS-485,根据EIA-485的电信号传输标准,在总线拓扑中使用电阻是150欧姆的双绞线。可用的比特率是从9.6kbit/s到12Mbit/s。两个中继器之间的电缆长度限制是在100米到1200米,具体长度取决于比特率。传输方法主要是用Profibus DP。
如果是通过光线传输,那么拓扑结构可选用为星形,总线型,环形。中继器之间的长度最大可达15km。环形拓扑可以冗余式地对应延长
根据MBP(Manchester Bus Powered)传输技术,可用同一电缆实现供电和数据传输。由于极大地降低了供电,使得可以应用在易爆炸和对人体有害的场合中。总线拓扑结构,可以长达1900米,以及最长分支可达60米。此处比特率是固定的31.25kbit/s,此拓扑结构是专为Profibus PA用于过程自动化领域而设计的